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奋斗创造美好未来
发表时间:2025-04-30 02:18:22 本页关键词:&#;

  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奋斗创造美好未来

  ——总书记激励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

  人民日报记者  冯春梅  李昌禹  刘博通

  光荣属于劳动者,幸福属于劳动者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,要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。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,营造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,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、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  “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,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,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。”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劳动创造,提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朝着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宏伟目标踔厉奋发、勇毅前行,汇聚起广大劳动群众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。

  厚植劳动情怀

  “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,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者”

  4月3日,北京丰台区永定河畔,春和景明、惠风和畅。习近平总书记拿起铁锹走向植树点,同现场的北京市、国家林草局负责同志和干部群众、少先队员一起忙碌起来。铲土造坑、培土围堰、提水浇灌……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接连种下油松、金枝槐、美人梅、车梁木、杜仲、元宝枫等多棵树苗。

  一边劳动,习近平总书记一边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锻炼情况,勉励他们“美好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”“在劳动中锻炼身体、锤炼意志、增长知识”。

  “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。”对于劳动教育,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,强调“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、热爱创造,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、收获果实,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、提高自己”。

  “这是我们共同给树苗浇水,实际上也在为你们浇水”“从小就给它扶正了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连续13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,同孩子们一起劳动时,手把手教给他们怎么拿铁锹、怎么拎水桶、怎样培土围堰。

  细细叮嘱、殷殷寄语,言传身教中,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播下。

  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

  这个春天,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把课堂从教室“搬”到田间地头,引导孩子们在汗水中感受劳动的快乐。从耕种体验到食物制作,从清洁卫生到手工活动,各地中小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,让学生们感知劳动乐趣、体会劳动光荣。

  “近年来,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,孩子们在接受劳动教育中,不仅能获得劳动技能、养成劳动习惯,更磨炼了意志品质、培养了责任担当,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”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说。

  “我是黄土地的儿子”“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”。

  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,习近平同志始终保持劳动者本色,对劳动有着深刻的理解,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。

  黄河入海口,俯身摘豆荚,一撮一捻,顺手将一颗大豆放进嘴里,细细咀嚼:“豆子长得很好”;中原大地上,托起麦穗看灌浆,对老乡笑言“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”;北京草厂胡同,和街坊四邻团团围聚包饺子……

  岁月悠悠,本色不改。

  始终坚持“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”,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、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来到基层一线劳动者中间。农民工待遇好不好,环卫工工间咋歇息……普通劳动者的急难愁盼、安危冷暖,总书记一直挂在心间。

  前不久,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进入轨道精调阶段。为了这一刻,中铁十四局京唐城际铁路项目测量主管李维川已坚守了许多日夜。

  “我是从一名农民工成长起来的,我永远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一线工人的关怀。”李维川说。

  2013年春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施工工地,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。当时,李维川就在现场。

  “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、关爱农民工。”这些年来,总书记的暖心话语在李维川心中久久回荡。白天,不断尝试运用新的测量技术,晚上整理数据、学习理论知识……长期坚持钻研,李维川从农民工成长为业内专家。

  广西考察时,总书记强调“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,维护好卡车司机、快递小哥、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”;河北塞罕坝,总书记详细了解护林员工作生活情况,关切询问:“你们还有什么困难?”……

  来自人民,植根人民,情系人民。

  “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,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者,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。”

  “人世间的美好梦想,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;发展中的各种难题,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;生命里的一切辉煌,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。”

  “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,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。”

  …………

  深情话语,彰显崇尚劳动的情怀;深切厚望,饱含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不懈奋斗、勇往直前的期待。

  新时代的劳动者心怀梦想,砥砺奋进,在广阔天地间挥洒汗水,用双手打拼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  关爱劳模工匠

  “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,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”

 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。

  山东日照港,海天辽阔,碧波荡漾。看着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,山东港口集团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十分欣慰:“10多年前,我们到国外的自动化码头参观。国外同行‘连捂带盖’,连下车拍照都不让。”鼓足一口气,他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难关,实现软硬件设备全部国产化。如今,日照港成为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。

  2024年5月22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日照港考察。“我们要从大国走向强国,肯定要过这一关,走自主创新的道路。”总书记赞许地说,“你们的贡献很大,体现了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。”

  “总书记的话,鼓舞我们继续坚持自立自强,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贡献力量。”张连钢说。

 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、人民的楷模、共和国的功臣,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、栋梁。

  20多米高、1.5万吨重,这是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车间一台水压机的规格。在副厂长刘伯鸣的操作下,这个庞然大物向下施压,将一个个钢锭塑造成型。

  “我们就像是‘挥舞大锤’的铁匠,但打造的锻件要用于核电、石化、冶金等重要领域,必须丝毫不差。”从普通技术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大国工匠,刘伯鸣带领团队独创了50多种锻造方法、40多项锻造技术。

  2024年9月,刘伯鸣和工友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:“新时代新征程,希望你们坚守技能报国初心,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苦练内功、提高本领,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。”

  这份鼓励,让刘伯鸣和工友们干劲十足:“我们会持续磨砺本领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,在工作中努力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。”

  劳动光荣,技能宝贵,创造伟大。

  “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、先进人物不仅自己要做好工作,而且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,让勤奋做事、勤勉为人、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”

  “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、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、提供舞台,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、大国工匠。”

  “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,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。”

  …………

  引领感召,全国各地以崇高礼遇褒奖、致敬劳模工匠。一个个“大国工匠工作室”“技能大师工作室”在各地开花结果,劳模工匠开展传帮带的工作平台和渠道日益完善,劳动模范、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得到更好发挥。

  “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?”

  2022年10月17日,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,习近平总书记询问坐在对面、身着车间工服的郑志明。

  来自广西汽车集团的郑志明答得详细:“咱们国家出台了打破天花板的政策,我刚评上特级技师,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。党的政策让我们职高毕业的工人,也有了好出路。这是过去想都没有想到的。”

  郑志明的一席话,说出了许多产业工人的心声。近年来,一项项行动密集展开,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、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、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工匠学院、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评选中的名额比例等一系列政策举措,推动产业工人的地位和待遇进一步提高,激励广大劳动者练强精湛本领、尽情施展才干。

  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。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高度重视,强调“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,还要有智慧、有技术,能发明、会创新,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”。

  在闽江学院,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:“高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,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,培养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。”

  在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实训基地,对同学们表示:“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,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,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”……

  贴心的话语,鼓励广大技能劳动者以匠心匠艺拓宽职业发展道路,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。

  从国务院印发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,到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》修订实施,再到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》,一项项制度安排,一系列有力举措,夯实了职业教育稳健前行的根基,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,也为大国工匠涌现提供了扎实支撑。

  千帆竞发,百舸争流。这是一个有机会干事业、能干成事业的时代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愈加成为全社会光辉闪耀的群体,广大劳动者见贤思齐、持续淬炼自身技艺,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的道路越来越宽阔。

  礼赞劳动创造

  “梦想属于每一个人,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、敢于追梦”

  春日的江汉平原,广袤田野上生机勃勃。湖北嘉鱼县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满目青翠、菜农们在菜畦间穿梭劳作,乡村产业振兴的图景徐徐铺展。

  2024年11月5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,沿田埂走进菜地深处,细问蔬菜生长期、收割存储、销量价格。

  总书记最牵挂的,还是乡亲们的获得感:“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,要让农民得到实惠。”田里劳作的菜农叶祥松聊起收入打开了话匣子。临走时,总书记微笑着探身向前,伸出手来。叶祥松迈前一步,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。

  紧紧相握的手,传递奋斗向上的力量。

  “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,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、辛勤耕作,日子一定可以越过越美。”叶祥松说。

  新时代,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、开创者、建设者。

  “梦想属于每一个人,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、敢于追梦。说到底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。”情深意长的寄语,蕴含着总书记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深邃思考。

  一条邮路,联通着大山与外面的世界,承载着乡亲们的期盼与惦念。天蒙蒙亮,全国劳动模范、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称杆乡邮政所所长桑南才跨上摩托车,开始了新一天的送件工作。

  山高谷深,道路崎岖,桑南才37年间骑坏了5辆摩托车,磨破了160多个邮包。“邮路越来越通畅,大家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,所里的快递量也在不断增加,沿途的风景怎么也看不够。”桑南才说。

 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。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

  如何从一名建筑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技术能手?近日,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,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。从湖南小山村一路走来,他用韧性和耐心,实现我国砌筑项目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奖牌零的突破,用双手“砌”出人生的精彩。

  2020年9月17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,邹彬惊喜地发现,总书记坐在自己正对面。“从一点一滴做起,把小事当大事干,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,靠勤劳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”,总书记的话让邹彬追梦的信心更足,把工作干到极致的信念更加强烈。

  “任何一名劳动者,无论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如何,只要勤于学习、善于实践,在工作上兢兢业业、精益求精,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劳动者。

  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,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踏实劳动、勤勉劳动,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。

  “梦想”号探秘大洋,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,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……随着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,各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,为新时代的劳动者、追梦人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。

  “今天,党领导14亿多人民正意气风发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。时代不同,使命任务发生变化,但艰苦奋斗、团结奋斗、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变。”

  广大劳动者牢记总书记嘱托,在各自岗位上奋发进取、锐意创新、争创一流,必将汇聚起新时代昂扬奋进的磅礴力量,创造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。

责任编辑:着手
MBA智库官网©版权所有